疫情之下智慧物流發力,智能供應鏈布局引發超疊加效應
疫情迅猛,從聚焦疫情到服務民生再到恢復經濟,物流行業在持續近2個月的戰疫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,尤其疫情與春節疊加,全民抗疫戰對中國物流基礎設施進行了一次突擊考驗.以技術為依托保障物資供應和民生需求,保證了極限承壓下的物流效率,智能供應鏈能力得到了有力印證。
隨著國內疫情高峰結束,各地有序復工復產,特殊時期轉為常規階段的同時,戰疫帶來的思考仍在繼續:智能物流如何深度參與災情預測、物資調度、運力協同,柔性服務國家建立應急物資統籌體系,在“新基建”的大背景下,智能供應鏈將怎樣重塑物流行業的未來,為新一輪經濟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提質增效發揮關鍵作用?
智能供應鏈的“非常規考驗”
新冠肺炎疫情橫跨春節而來,1月23日武漢封城,1月24日起全國多個省份啟動一級響應,經過近兩個月的全民戰疫,盡管國內疫情結束還需時日,但疫情高峰已經過去。
梳理國內物流企業深度參與的關鍵時間點,以京東物流為例,1月21日京東物流即開始為湖北當地企業運輸藥品,1月22日宣布優先配送醫療訂單,1月25日正式開通應急物資義務運輸通道,在2月10日大部分快遞企業恢復正常營業之前,京東物流已經連續半個多月保障一線的物資供應,不僅運送萬余噸物資,還參與到湖北當地的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建設中。
剛性物流的柔性能力
基于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無人科技、物聯網等技術打造的智能供應鏈深度參與抗疫行動,保障社會民生,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求高度契合。
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曾強調,要加強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、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加大城際交通、物流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,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,2020年疫情期間,中央一連串會議再次強調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?!靶禄ā睂⒅貥嬌a、分配、交換、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,催生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產業,物流行業也將極大受益。
此外,疫情發生后,率先擁抱智能供應鏈的行業企業,在復工復產方面更有主動性,從而占得回暖的先機。
“新基建”下沉成為必然
疫情之下,物流行業面臨重重考驗,也帶來一定發展機遇,以“物的移動”轉向“人的鏈接”正在成為共識。與此同時,作為“新基建”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重要一部分,智能供應鏈將不斷下沉,在智慧農業、產業帶動、扶貧脫貧以及物流普惠上發揮基礎性作用。
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,“新基建”將為新制造、新服務、新消費打開廣闊的空間,伴隨著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從“中國制造”向“中國智造”升級,消費者“用戶體驗”在“智能服務”的推動下繼續升級,不論是在疫情時間,還是消除了疫情沖擊的“常規階段”,都必須有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作為保證。
文章來源:物流指聞
下一篇:車貨匹配,為物流發展帶來新機遇 | 上一篇:新興技術助力“智慧物流” |